--> -->

  • <tr id='F8sF8g'><strong id='F8sF8g'></strong><small id='F8sF8g'></small><button id='F8sF8g'></button><li id='F8sF8g'><noscript id='F8sF8g'><big id='F8sF8g'></big><dt id='F8sF8g'></dt></noscript></li></tr><ol id='F8sF8g'><option id='F8sF8g'><table id='F8sF8g'><blockquote id='F8sF8g'><tbody id='F8sF8g'></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F8sF8g'></u><kbd id='F8sF8g'><kbd id='F8sF8g'></kbd></kbd>

    <code id='F8sF8g'><strong id='F8sF8g'></strong></code>

    <fieldset id='F8sF8g'></fieldset>
          <span id='F8sF8g'></span>

              <ins id='F8sF8g'></ins>
              <acronym id='F8sF8g'><em id='F8sF8g'></em><td id='F8sF8g'><div id='F8sF8g'></div></td></acronym><address id='F8sF8g'><big id='F8sF8g'><big id='F8sF8g'></big><legend id='F8sF8g'></legend></big></address>

              <i id='F8sF8g'><div id='F8sF8g'><ins id='F8sF8g'></ins></div></i>
              <i id='F8sF8g'></i>
            1. <dl id='F8sF8g'></dl>
              1. <blockquote id='F8sF8g'><q id='F8sF8g'><noscript id='F8sF8g'></noscript><dt id='F8sF8g'></dt></q></blockquote><noframes id='F8sF8g'><i id='F8sF8g'></i>
                • 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〇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2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一种异构多核系统的编译方法及实现
                刘丹丹, 杨灿美, 倪素萍, 杜学亮
                2015, 32(11): 1-5.
                摘要:
                面向专用领域计算加速的异构多核处理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异构多核处理器中集成了多个不同架构的处理器核.由于该类处理器的异构性,其编程方法较传统的同构多核处理器有很大不同,编程者需要就不同架构的处理器核分别编写程序代码并分别编译,增加了软件开发难度.在分析异构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程序执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异构多核系统的编译方法,并给出系统实现,解决了分别编写程序代码和编译的困难,支持异构多核代码的统一编程,屏蔽底层硬件的异构性,为上层用户开发提供方便.
                基于着色树扩展的IP网络双链路◎故障恢复技术
                赵甜甜, 孟相如, 庄绪春, 赵志远
                2015, 32(11): 6-10.
                摘要:
                为了实现IP网络双链路故障快速恢复,提出一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扩展着色树技术的网络双链路故障恢复方法.在介绍ξ 基于3-着色树的故障恢复策略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对传统着色树概念进行扩展,生成三个链路不相交的着色树来实现网络双链路故障恢复.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恢复路径的长度.
                一种基于三维自组织映射的立体图像编码方法
                覃远年, 徐晓宁
                2015, 32(11): 11-14,20.
                摘要:
                立体图像的数据量成倍增加,在图像信息的传输、存储方面遇到很大挑战.自组织映射(SO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聚类算法,在图像处理、数据可视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为了提高左图像编码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频域敏感自组织映射(3DFSSOM)的立体图像编码算法.该算法对左图像进行基于3DFSSOM的矢量々量化编码;对矢量量化(VQ)和◥视差估计(DE)的残差均进行JPEG编码;对视差矢量进行霍夫曼编码.此外,在3DFSSOM算法中引入不等式判据,来降低失真测度的计算复杂度.通过实验表明:左图像的编码效率得到了很大改善◥,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
                一种投影几何失真校正的硬件架构设计
                任力飞, 谢翔, 李国林
                2015, 32(11): 15-20.
                摘要:
                针对投影式移动设备的投影图像几何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变形算法的投影图像几何失真校正的硬件架构,并针对硬件实时性及功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架构设计了基于奇偶存储机制的双行缓存,实现了片外插值像素的并行获取,降低读取延时;基于数据复用原理设计了冗余消除单元,有↑效避免片外像素的重复读取及功耗,读取次数平均减少61.5%,减小读取功耗;存储空间消耗仅为11.9 kB.本设计还引用了无除法的中点算法进行坐标的透视变换,并设计了坐标变换◣查找表,实现了像素的低复杂度片外和行缓存寻址.
                NoC系统测试软件设计
                许川佩, 孙统雷, 万春霆
                2015, 32(11): 21-26.
                摘要:
                针对片上网络故障检测的需求,采用复用NoC通讯架构与边界扫描相结合的技◥术,实现NoC系统故障检测软件的设计.主要以NoC中SRAM、组合电路为测试对象,研究其易发故障的模型,采用易于实现且故障覆盖率高的March C+、G-F算法获得测试矢量,完成故障№测试.该设计软件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优点,可通过图形化的方法实现故障定位.在NoC系统平台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增加较少外围电路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NoC系统中易发故障的检测,实现了预定功能.
                频繁子树模式在中心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田卫东, 黄勇
                2015, 32(11): 27-32.
                摘要:
                中文问句中心词识别领域中,现有方法未能有效利用依存句法中的深层统计关系.为解决此问题并探究中心词在词的多维属性上的统计关系,首次提出多维树概念,给出多维频繁模式挖掘卐方案并应用于中文问句中心词识别中.针对此应用给出频繁子树模式精简及规则冲突解决方案,训练出一个中文中心词识别模型.此方法是典型的客观方法,实验表明,此方法有较好的稳定性、适应性与鲁棒性,且较条件随机场模型在准确率上有进一步提高.
                一种自参考的可变分辨率片上抖动测量系统
                解俊杰, 杨雅娟, 刘飞, 杨海钢, 韦援丰, 王峰
                2015, 32(11): 33-39,4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标延时链结构的可变分辨率片上时钟抖动测量系统.为消除外部参考时钟引入的误差,利用单周期延时模块实现了自参考抖动测量设计.游标延时链由数字可控延时单元构成,测量分辨率可通过选择信号进行设置.数据读出部分采用真单相时钟D触发器,实现了高↙速时钟测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无需参考时钟,测量频率范围大,测量分辨率高且可以灵活设置.系统采用0.13 μm CMOS工艺设计,电源电压为1.5 V.后仿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测量时钟频率范围为100~800 MHz,最高分辨率可达5.71 ps,最大测量量程可达1.4 ns.
                水下传感网基于深度信息的定向路由协议
                谢维佳, 刘建明, 何烨, 李龙
                2015, 32(11): 40-45.
                摘要:
                为了降低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过程中端到端时延,提高发送成功率,平衡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在水下传感网基于深度信息的路∏由协议(Depth Based Routing,DBR)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深度信息的定向路由协议(Depth Based Directional Routing,DBDR).新算法以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线段为轴线建立半径为w的虚拟管道,只有管道内节点才有转发数据资格,管道内节点以基于深度信息的路由协议发送数据包,并提出了新的以节点深度和能量为权重的转发时延算法.基于NS2的仿真表明,与DBR相比较,DBDR协议的端到端时延减少√了23%~42%左右,数据包发送成功率达到95%以上,实验结果Ψ 表明,DBDR可以更好地平衡网络中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提高数据包传递成功率,降低了数据包通信时延.
                基于EA-DS证据理论的安全事件关联分析
                龙春, 申罕骥, 李俊
                2015, 32(11): 46-52.
                摘要:
                为了对多〗源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提出了基于EA-DS证据理论的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所在网络环境将来自多个不同种类的安全传感器数据进行证据融合,计算网络服务威胁状态置信度,能够快速发现高威胁状态的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响应.通过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进行实验和对比,该方法有较好的高危攻击发现能力.
                一种基于MDCT量化系数小值区的AAC隐写方法
                王昱洁, 杨萍, 蒋薇薇
                2015, 32(11): 53-58.
                摘要:
                提出一种在AAC编码过程中嵌入秘密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利用MDCT量化系数的小值区一般处于中高频段,具有良好的不可①感知性这一特点,对小值区的MDCT量化系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修改来实现秘密信息的嵌入.嵌入算法先对载体AAC文件进行比特流解包,通过码本信息搜索出小值区的码字,并对码字进行解码得到一组量化系数.在保持编码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量化系数对的映射,每组至多修改一个量化系数来实现秘密信息的嵌入.实验表明,该隐▲写方法对AAC编码的长度没有任何改变,具有较高的嵌入容量、良好的不可感知性,以及较好的抗隐写分析性.
                一种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曹欲晓, 钱瑛, 韩磊, 俞翔
                2015, 32(11): 59-63.
                摘要:
                当前WSN分簇算法,主要从优化节点间拓扑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协议设计,没有考虑通过减少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来延长WSN的生存时间.新兴的压缩感知算法可以通过在前端进行简单的运算来大幅度地压缩原始数据.由此提出一种压缩感知的WSN分簇算法CSCA.首先根据最优簇数目对WSN进行区域划分,然后由基站根据节点参数选出簇头并成簇.WSN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簇中节点对监测数据在感知矩阵上投影↑之后发送给簇头,簇头对各节点的数据做差之后再进行一次投影之后发送给基站.仿真实验证明,CSCA算法由于减少了网络内的数据流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节点的能耗,延长了WSN的生存时间.
                高精度Σ-Δ ADC中多通道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
                王鑫, 樊晓华, 吴书园
                2015, 32(11): 64-68.
                摘要:
                针对传统ADC转换精度较低的缺陷,提出一种24位高精度Σ-Δ ADC的系Ψ统设计方法,并完成了数字抽取滤波器的版图设计.数字抽取滤波器主要由控制模块、7级CIC滤波器、FIR补偿滤波器、FIR抽取滤波器组成.采用抽取因子可调的多级CIC抽取滤波器结构,有8种输出采样率可供选择,以适应带宽不同的信号.整体滤波器的通带波纹小于0.05 dB,阻带衰减不低于130 dB.采用通道间时分复用的方法,相比传统时分复用进一步减少了电路中加法器和乘法器.采用SMIC 0.18 μm CMOS工艺实现,芯片面积平均每通道约为0.81 mm2,输出采样率为500 SPS时,平均每通道功耗约为18.26 mW.
                移动P2P网络预载-缓存策略研究
                周欣欣, 卢喆, 邹振婉, 宋人杰
                2015, 32(11): 69-73.
                摘要:
                为了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用户访问时▓延,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针对具有超级节点的半分布式移动P2P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相关度的移动P2P预载策略,通过对移动节点的历史访问记录统计并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价值高的数据资源并进行预载;为了避免频繁预载-缓存而导致的缓存命中率降低,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相关度和信息素的缓存替换策略,该策略充分考虑了用户对数据资源的兴趣趋向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载与缓存替换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缓存命中率.
                KASUMI算法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许静雯, 李树国
                2015, 32(11): 74-77,81.
                摘要:
                KASUMI算法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使用的一种加密算法.提出一种二合一结构来实现KASUMI算法的芯片设计,依据此二合一结构,KASUMI算法由原始的八轮循环迭代减少为四轮,从而降低了时钟周期数,提高了吞吐率.同时,该设计还实现了f8加密和f9完整性验证两种⌒ 模式.基于SMIC 0.13 μm CMOS工艺的综合结果表明,KASUMI算法的时钟频率为123.4 MHz,面积为13 979门,吞吐率为1.97 Gb/s,与其他同类方法相比,提高了23%.
                协议无感知转发☆环境下的转发规则冲突检测
                吕威, 王雷
                2015, 32(11): 78-81.
                摘要:
                协议无感知转发(POF)是对基于OpenFlow协议的SDN架构的一种扩展性改进,POF交换机无需了解⌒转发协议即可完成转发操作,控制器因此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可编程能力,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网络.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转发规则定义冲突问题,以往的OpenFlow控制器的冲突检测方法不再适用.在对POF中规则冲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流为单位的基于交换机流表匹配的转发规则冲突检测方案,并在POF控制器◆中实现.实验结果证明此规则冲突检测方案不仅实现简单而且快速准确.
                一种√支持信息感知的功耗管理总线
                孙少东, 吕易俗, 殷树娟, 李翔宇
                2015, 32(11): 82-86.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过程功耗问题日益严重,低功耗技术备受关注.对于现有SOC架构标准总线中没有针对功耗管理实现方法,设计了一种支持信息感知的功耗管理总线,支持通过信息感知方法降低系统能耗.总线从接口实现了电源,门控技术可以关断IP时钟甚至电源以此来降低系统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且支持不同"睡眠"深度.为了降低功耗管理总线引入的开销,设计了轻量级功耗管理总线,支持简单的功耗管理通信协议,灵活的功耗管理操作,与传统总线不同可以支持对多个IP并行开关.实︾验结果表明,功耗管理总线是一款低开销、协议简单且兼容性好的轻量级总线.
                一★种面向分组密码的指令扩展方法
                刘恺, 敖天勇, 饶金理, 戴葵, 邹雪城
                2015, 32(11): 87-91.
                摘要:
                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广泛存在的分组密码运算需求,提出一种面向分组密码的指令扩展方法.通过统计分析47种分组密♂码算法的运算特点,发现了四种需要加速的基本运算,并设计了四个密码运算单元对这四种基本运算进行加速.将这四个密码运算单元设计成为一个数据触发单元植入微处理器中,从而实现了分组密码运算的加速.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灵活性高等优点.评估结果显示扩展后的微处理器对于常见分组密码算法的∞加速比为2.4~9.3,且硬々件开销仅为原微处理器的1.3倍.
                支持协议无感知转发的Floodlight控制器实现
                高翔宇, 王雷, 王振法, 张云灿, 刘静
                2015, 32(11): 92-96.
                摘要:
                无协议感知转发(POF)交换机在转发数据时去除了对于特定协议的依赖,使得SDN控制器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现有SDN控制器不支持POF协议,通过扩展Floodlight开▂源控制器的功能,添加了链路发现、拓扑管理、设备管理、数据转发等模块,实现了支持POF协议的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有效管理POF交换机并支持自定义转发协议的制定和执行.
                高吞吐率LDPC码编译♀码器的FPGA实现
                王英喆, 王振宇, 严伟, 时广轶
                2015, 32(11): 97-100.
                摘要:
                新兴的60 GHz无线通信标准IEEE 802.11ad在采用单载波调制方案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4.62 Gb/s,最高处理速率为1.76 GHz.标准中,采用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C-LDPC)以保证高传输速率下较低的误码率.针对该标准,设计并实现了高吞吐率的LDPC编译码器.编码器用移位寄存器作为基本单元实现.与此同时,对比了生成矩阵的不同存储方式以优化编」码结构.译码算法选用改进的最小和算法,译码器的硬件结构兼容4种码率,并拥有3种调制方法的接口.按照设计结构,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LDPC编译码器,并得到了正确的仿真结果.同时,在V7-485t FPGA上完成综合,分析逻辑资源消耗.结果,当FPGA时钟频率为150 MHz时,传输速率可达到1.26 Gb/s.
                一种基于SAD的相关跟踪有效性判断方法
                冯俊惠, 肖阳辉, 王恩德, 杨凯
                2015, 32(11): 101-104,110.
                摘要:
                相关跟踪算法能在低信噪比、特征信息较少等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准确跟踪,且操作简单,计算量小,但在遮挡发生↘、干扰出现、目标发生形变等情况下失效.在绝对差和法SAD相关跟踪的ξ 基础上,提出一种相关跟踪有效性判断方法,根据序列图像SAD矩阵最小值所在的邻域矩阵的相关值,进行有效性判断,以便对跟踪失效的图像采取进一步跟踪策略,从而提高了相关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基于分块2DPCA与2DLDA的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
                覃磊, 李德华, 周康
                2015, 32(11): 105-110.
                摘要:
                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LDA)在人脸识别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然而用于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问题方法失效,因为每类需要多个样本计算类内散度. 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矩阵的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二维线性判别分析(Block 2DPCA+2DLDA)的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算法. 首先将图像进行分¤块,并按其位置将子图像分成多个样本集,在每个样本集上应用2DPCA算法,进行第一次◇识别. 其次将第一次识别出的已知类别的测试样本并入原单训练样本集中,原单训练样本集成为多训练样本集. 最后在新的训练样本集和测试集上应用2DLDA算法作为第二次识别,识别第一次未能识别出的图像. Block 2DPCA+2DLDA算法在ORL人脸数据库上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Block 2DPCA+2DLDA识别结果优于PCA、2DPCA等算法.
                面向可重构并行化◣处理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统一架构研究
                郑诚玮, 戴紫彬, 李伟
                2015, 32(11): 111-115.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实现方式在运算速№度、灵活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了Fibonacci LFSR和Galois LFSR的结构特点,提取出了两者可重构和并行化实现方式的共同点,研究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架构.统一架构的可重构实⌒现方式提高了电路的灵活性,并行化处理方式提高了电路的∮运算速度,灵活可变的结构增加了电路的安全性.和文献[6]中的设计相比,面积减小了47.4%,电路延迟〖缩减了11.5%.
                基于元胞遗◆传算法的Web服务选择
                陈彦萍, 樊梦茹
                2015, 32(11): 116-119,124.
                摘要:
                为了提高遗传算法在服务选择中的收敛速度与稳定性,将元胞遗ω传算法引入服务选择中,用元胞遗传算法典型的"生命游戏"规则及改进的演化规则取代传统遗传算法中的单点交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采取规则4作为演化规则的元胞遗传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遗传算法运行结果不稳定和收敛性差的现象.
                基于脉动阵列的矩阵乘法器硬件加速技术研◢究
                王阳, 陶华敏, 肖山竹, 戴华东
                2015, 32(11): 120-124.
                摘要(186) PDF (12)
                摘要:
                针对卡尔曼滤波算法中矩阵乘法运算的求解问题,比较不∞同的硬件加速设计方案,利用9个自行设计的◥处理单元,设计了一种基于脉动阵列的并行结构浮点矩阵乘法器,其峰值性能可达761.96MFLOPS,在资源一定的情形下提高了算法实现的实时性.结合ω 矩阵分块算法,乘法器可对更高维的矩阵进行乘法求解,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基于稀疏K-SVD字典的图像融合方法
                葛澎
                2015, 32(11): 125-128.
                摘要:
                稀疏K-SVD算法是一种字典生成方法,它将解析字典的结构性与学习字典的自适应性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得到的字典对信号具有很好的稀疏表示能力,理论上,该字典的性能比其他字典更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融合方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K-SVD字典的图像融合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采用分布式谐振回路的毫米波CMOS压控振荡器
                孙凯, 张健, 刘昱, 李志强, 陈延湖
                2015, 32(11): 129-132,136.
                摘要:
                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的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振荡器谐振回路采用分布式电感电容结构,相比传统结构可以提高振荡频率,降低振荡所需的环路增益;优化谐振网络中电容的设计,提高调谐范※围;电磁仿真毫米波段电感,提高品质因数,降低相位噪声.电路ㄨ设计采用SMIC 40 nm 1P6M RF CMOS工艺.仿真结果表明,频率调谐范围为56.1~61.2 GHz(5.1 GHz,8.7%),振荡中心频率处的相位噪声为-88 dBc/Hz@1 MHz.电源电压0.8 V下,电路功耗为3.3 mW.芯片核心面积为0.013 5 mm2.
                基于用户任务的云计算资源组合与计费模式研究
                杨夏妮
                2015, 32(11): 133-136.
                摘要:
                从用户为了完成计算任务所需的云计算资源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用户任务的云计算资源组合与计费模式,利用Petri网工具进行建模,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表明,用户只需提交任务后,系统就可以输出完成用户任务的资源组合与费用列表,从而帮助用户在订购云计算资源时进行决策分析.
                基于Sigma-Delta调制技术的片内Ψ正弦激励生成方法
                彭智聪, 陈岚, 冯燕, 柳臻朝
                2015, 32(11): 137-141.
                摘要:
                针对模拟混合信号ADC的内建自测试,研究了基于Sigma-Delta调制技术的片内正弦激励生成方法,着重对该方法软件部分的实现进行了阐述.通过设计Sigma-Delta调制器,并对输出的比特流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信噪比要求的最短比特流长度选择方法,以及在该长度下〖的比特流序列优化方法.以12位待测ADC为例,采用该方法生成了最优比特流序列,满足了信噪比的设计要求,验证∑ 了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局部动态自重构的微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研究
                陆振林, 赵元富, 焦烨, 韩逸飞, 赵光忠
                2015, 32(11): 142-146.
                摘要:
                针对航天综合电子系统小型化对国产微系统芯片低功耗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动态自重构技术的片内动态时钟管理解决方案.分析微【系统芯片功耗的构成,确定了以降低芯片动态功耗为切入点,采用集成数字时钟管理单元DCM替换晶振作为加速处理单元DSP芯片的时钟源.根据任务执行需求,应用局部动态重构技术,适时动态调整DSP的工作时钟,以降低空负载下芯片的能量损耗.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微系统芯片的整体功耗.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用户行为信任评价研究
                谭跃生, 王超
                2015, 32(11): 147-151.
                摘要:
                针对云计算开放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为有效分析用户不可信行为和异常行为,实现用户行为信任的科学量化评估,综合考虑信任评估的动态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对熵的组合赋权法用户行为信任评估,结合主客观赋权法的权重信息,通过相对熵计算各主客观赋权法权重的贴近度,从而确定各赋权法权重在组合权重中的加权系①数,最后对@ 组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用户的信用度.验证结果实现了模型的具体化,表明了组合赋权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对用户的信用度做出了客观评价.
                一种改进的ViBe算法结合多特征融合的阴影移除方法
                甘玲, 赵华翔
                2015, 32(11): 152-157.
                摘要:
                由于阴影会直接影响监控系统对运动车辆的识别,因此如何有效移除阴影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常用的运动检测ViBe算法存在 "鬼影"问题,从而干扰后续帧的检测效果.基于色相的阴影检测算法易受噪声干扰,且不适用于强光照变化的场景.基于纹理的阴影检测算法不依赖于颜色特征,对强光照变化的场景具有较好的健壮性.鉴于上述算法的优劣,提出一种改进的ViBe算法结合多特征融合的阴影移除方法,首先在背景模型初始化中引入高斯分布概率ω密度函数,并结合原ViBe算法进行模型更新,然后再结合色相和纹理特征进行特征融合,检测出阴影并最终移除阴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车辆且抑制"鬼影",并能在强光照等不同场合下有效地移除阴影,准确地提取运动车辆.
                一种新型高速低功耗电平移位电路
                王霞, 周泽坤, 王卓, 张波
                2015, 32(11): 158-161.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电平移位电路,包括快速响应电路和低功耗电平维持电路,通过快速响应电路的快速响应输入的低压控制信号,产生一窄脉冲来驱动输出信号电平的建立;然后通过低功耗电平维持电路在窄脉冲结束后维持输出信号的电平.该电路适用于新一代功率器件的驱动电路,具有响应速度快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新一代功率器件高工作频率和□ 低功耗的优势.基于HHNEC 0.35 μm 80V CD工艺,对提出的电平移位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平移位电路响应时间为2.8 ns左右,功耗为21.5 μA左右.
                一种不可见性和鲁棒性〇均衡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
                曹海
                2015, 32(11): 162-165.
                摘要:
                为了提高图像的安全性,保持图■像的版权,提出一种不可见性和鲁棒性均衡的图像水印技术.首先对水印信息进行置乱操作,然后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子构造载体图像的水印嵌入特征区域,并◆选择小波变换的中频子带小波系数作为嵌入位置,最后采用多幅图像进行水印嵌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抵抗噪声、缩放等多种攻击,而且嵌入的水印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图像水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压控▂型忆阻器的忆容器模型
                吴梦雯, 甘朝晖, 吴宇鑫
                2015, 32(11): 166-171.
                摘要:
                分析了忆阻器与忆容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电压控制型忆阻器的↑忆容器模型.用Pspice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发现该模型中忆容器的忆容值与忆阻器的忆阻值成线性关系,忆容器的电压-电荷曲线呈现典型的非线性迟滞回线特性.在验证了所提出忆容器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忆容器的电气特性】.
                基于多维空间阶跃约束的噪声图像预均衡方法
                章慧, 王留洋
                2015, 32(11): 172-175.
                摘要:
                为解决多尺度噪声图像平滑易导致图像边缘轮廓以及重要细节特征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空间阶跃约束的噪声图像预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噪声图像多尺度几何空间分析,将非线性扩散方程引入多尺度变换域去噪,并利用非线性约束准则对多尺度▼空间噪声进行预均衡抑制,将去噪问题化归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约束解,以最大程度保证噪声对『边缘轮廓的干扰最小,在有效去噪的同时更多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信息和细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峰值信噪比等方面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历史反馈的IETM查询结果优化排序研究
                呼凯凯, 徐宗昌, 倪明仿, 张永强, 胡春阳
                2015, 32(11): 176-179.
                摘要:
                为了满足用户对IETM系统在集成数据环境中对装备保障数据查询的查准率需求,构建了基于历史反馈的IETM查询结果优化排序算法,分析了用户在使用IETM进行数据查询过程中的点击浏览行为,从个人用户行为反馈和历史用户行为反馈两方面对影响查㊣询结果排序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并最终实现对IETM在集成数据环境下对数█据查询结果的优化排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排序算法在保证装备综合保障数据查全率的基础上提升数据查询的准确率.
                通道扩维与FastICA算法相融合用于BCI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
                翟克文, 刘建平, 司昕路
                2015, 32(11): 180-184.
                摘要:
                FastICA是独立成分分析法(ICA)中的一种快速算法,因其收敛速度快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基于负熵判据的FastICA算法应用于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识别中,并根据ICA算法的特点设计了数据处理的实验流程.针对2003年国际BCI竞赛data set III中通道数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通道扩维算法,在不增加采集电极数的情况下,可成倍地增加相似通道的数量,提供更丰富的脑电信息.将通道扩维与FastICA算法相融合应用于国际BCI竞赛数据的处理中,实验结果表明通道扩维算法提升了FastICA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同时FastICA算法处理信息速度较︼快的特点也弥补了通道扩维算法耗时较多的缺陷.
                组约束与非局部稀疏的图像去噪算法
                陈利霞, 赛朋飞
                2015, 32(11): 185-188.
                摘要:
                现有的非局部稀疏表示去噪算法大多严格依赖于块匹配,且其去噪性能受制于匹配的相似块的数量.鉴于此,提出了组约束与非局部稀疏的图像去噪模型.模型在非局部稀疏的基础上加入了分组约束,增强了图像块之间的非局部相似度,块匹配更加精确.实验表明,模型无论是在视觉效果还是峰值信噪比上均具有较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