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r id='P1BQJv'><strong id='P1BQJv'></strong><small id='P1BQJv'></small><button id='P1BQJv'></button><li id='P1BQJv'><noscript id='P1BQJv'><big id='P1BQJv'></big><dt id='P1BQJv'></dt></noscript></li></tr><ol id='P1BQJv'><option id='P1BQJv'><table id='P1BQJv'><blockquote id='P1BQJv'><tbody id='P1BQJv'></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P1BQJv'></u><kbd id='P1BQJv'><kbd id='P1BQJv'></kbd></kbd>

    <code id='P1BQJv'><strong id='P1BQJv'></strong></code>

    <fieldset id='P1BQJv'></fieldset>
          <span id='P1BQJv'></span>

              <ins id='P1BQJv'></ins>
              <acronym id='P1BQJv'><em id='P1BQJv'></em><td id='P1BQJv'><div id='P1BQJv'></div></td></acronym><address id='P1BQJv'><big id='P1BQJv'><big id='P1BQJv'></big><legend id='P1BQJv'></legend></big></address>

              <i id='P1BQJv'><div id='P1BQJv'><ins id='P1BQJv'></ins></div></i>
              <i id='P1BQJv'></i>
            1. <dl id='P1BQJv'></dl>
              1. <blockquote id='P1BQJv'><q id='P1BQJv'><noscript id='P1BQJv'></noscript><dt id='P1BQJv'></dt></q></blockquote><noframes id='P1BQJv'><i id='P1BQJv'></i>
                • 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0卷  第12期

                显示方式:
                一种改进的二进制左移模㊣ 逆算法及其ASIC实现
                马帅, 李树国
                2013, 30(12): 1-4.
                摘要:
                针对已有的二进△制左移模逆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这种改进的二进制左移算法相对于原算法,在基本不增加运算步骤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电路面积、降低功耗并简化比较逻辑.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原算法相比,电路面积减小了16.4%,功耗降低了26.8%,模逆运算速度增加了7.6%.
                基于CUDA的Dividing Cubes算法实现
                张文波, 曹耀钦, 孙伟, 李海龙
                2013, 30(12): 5-9.
                摘要:
                针对传统Dividing Cubes算法中一次性将体元剖分为较小体元而带来大量计算的问题,提出递进式的体元剖分方式,以减少剖分过程中的计算量。同时,将算法移植到图形处理器(GPU)上执行,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下对其进行实现,并分别对 kernel函数、线程结构和存储空间进行了设计和分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GPU的并行加速能力可以达到将近10倍的加速比,有效地提升了等值面的绘制速度。
                无线体域网中的低功耗快速组网算法
                孔令淑, 姚向华
                2013, 30(12): 10-13,17.
                摘要:
                无线体域网具有很强的应用相关性,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网络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进行设计。从无线体域网的生物安全性角度出发,建立了适合体域网应用的LEACH算法模型,在对簇头边缘化等缺陷进行改进之后,综合考虑了无线体域网中资源的利用率、单个节点的生命周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重要节点不同等因素,进一步改进为适于无线体域网应用的LE-WBAN算法。通过NS2下的仿真与分析证明,该算法有效延长了单个节点和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符合无线体域网低功耗、高能效的要求。
                一种基于电磁分析的硬件木马旁路检测方法
                张鹏, 王新成, 周庆
                2013, 30(12): 14-17.
                摘要:
                为了应对集成电路在制造过程中可能☉被嵌入非法硬件木马所导致的安全性威胁,提出一种利用芯片电磁旁路泄漏信息的硬件木马检测技术。在对芯片表面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采】用随机选优算法生成硬件木马测试所需要的输入向量集;利用相关性电磁分析技术,有效分辨硬件木马电路与原始电路之间的旁路信号差异。针对示例性A ES硬件木马电路的检测实验表明,该检测技术利用9000个电磁信号样本,成功地对硬件木马进行了存在性判定及区域定位。
                GPS接收机中自适应连续波干扰抑制算法
                蔺晓龙, 何文涛, 徐建华, 叶甜春
                2013, 30(12): 18-21.
                摘要:
                在地球表面,GPS信号强度在-130 dBm左右,容易受到干∴扰。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干扰类型是连续波干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连续波干扰检测和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多级◥DFT 变换检测连续波干扰,然后使用级联的IIR陷波器对干扰进行抑制。测试结果表明:在存在多个-81 dBm连续波干扰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在3 s内进行检测和抑制,同时GPS接收机的载噪比损失小于3 dB。
                可配置加密算法的SATA桥接器的设计与实现
                谭帆, 李树国
                2013, 30(12): 22-26,30.
                摘要:
                针对大容量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配置加密算法的SATA加密桥接器,在不更换现有设备的情况下,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首先分析了当前硬盘加密技术的现◣状,然后结合当前主流的SATA接口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详细的设「计方案。本设计在Xilinx XUPV5平台上进行了实现,以AES加密算法为例,在ECB模式下使用256 bit密钥能够达到理论值284 MB/s的加解密吞吐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加密桥接⊙器不仅能够实现对硬盘数据加解密的功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中遗留物与搬移物的检测方法
                毕国玲, 赵建, 续志军, 孙强
                2013, 30(12): 27-30.
                摘要:
                提出了一种智能视频监控中遗留物与搬移物的检测方法。基于高斯混合分布模型,采用不同更新速率的累积掩膜更新背景模型,建立双背景模型,利用基于边缘的相关匹配算法,识别和☆提取前景目标,给出遗留物或搬移物的空间位置并报警。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对遗留物或搬移物的检测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降低了误警率。
                基于RapidIO的片上网络扩展接口设计与实现
                赵淳, 梁利平
                2013, 30(12): 31-34.
                摘要:
                片上网络被认为是一种适合未来多核处理器系统芯片的片上通信架构.随着片上计算资源数量的持续增多,片间通信逐渐成为影响片上计算和通信性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RapidIO的高带宽、低延时片上网络扩展接口,用于满足多核系统芯片的片间通信需求.接口采用了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以提高系统的应用灵活性,同时降低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扩展接口的硬件资源开销小,有效通信带宽达到8.92Gb/s.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图像目标提取方法
                高晶, 吴育峰, 孙伟, 陈仲华
                2013, 30(12): 35-40.
                摘要:
                针对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的目标提取方法。首先利用二维最大熵方法检测红外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将局部分类方法应用于感兴趣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局部邻域,以分析该像素的灰度特性;然后运用像素点的斜ω 面距离构建该像素点的空间位置特性,并与灰度特性相结合;最后定义新的阈值判断方法进行像素归属性判断,以达到分离背景提取目标的效果。经实验验证,在红外目标提取技术上本文方法较经典的otsu方法和最大熵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对于红外图像对比度低、识别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纳米工艺下考虑缓』冲器传热效应的集成电路互连线温度分布○模型及缓冲器插入位置优化分析
                王新胜, 韩良, 刘海龙, 喻明艳
                2013, 30(12): 41-46.
                摘要:
                分析了温度对互连线上缓冲器插入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介质、通孔和缓冲器传热效应的互连线温度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使用45 nm互连工艺参数计算了单层和多层互连线的温度分布.结果显示,考虑缓冲器传热时多层互连中局部互连线温度受缓冲器影响不大,全局互连线温度受缓冲器影响显著,与介质传热模型相比温度降低超过10摄氏度.温度变化对缓冲器插入位置有显著影响,利用提出的互连线温度模型,在衬底温度梯度分布、1.5 mm互连线长和单个缓冲器插入条件下,与均匀插入缓冲器相比,位置变化幅度超过10%.
                基于LSH和MapReduce的近邻模型推『荐算法
                陈佑雄, 向阳, 张骐, 潘涛
                2013, 30(12): 47-49,53.
                摘要:
                传统的近邻模型(k-nearest Neighborhood,KNN)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协同过滤模型,但是随着用户和项目的增加,需要计算大量用户或项之间的相似度,其时间复杂度过高。通过结合位置敏感哈希(Locality-Sensitive Has-hing,LSH)与MapReduce,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线性时间复杂度内并行计算用户或项之间相似度的近邻模型推荐算法,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在Tencent Weibo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能有效▆解决传统近邻模型对于大数据集时间复杂度过高的问卐题,显著地提高了传统近邻模型的精度和降低传统近邻模型的耗时。
                带有反馈机制的高匹配度宽带相移网络设计
                刘荣江, 郭桂良, 阎跃鹏
                2013, 30(12): 50-53.
                摘要:
                设计了一个基于反馈机制的单级RC移相网络.用M IM电容替代M OS电容来耦合信号,避免了M OS等效电容因大信↘号波动所导致的耦合电容大小周期性变化以及负载效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在工艺偏差20%时仍然能保持较低的失配和稳定的输出.从2.4~4.6 G Hz其幅度失配小于4%.
                面向集群服务器大规模并发的改进负载均衡调度系统
                杨越, 闫连山, 张志勇, 李赛飞
                2013, 30(12): 54-56,60.
                摘要:
                对常规的服务器集群架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决策器的概念,并由决策器训练调度序列;同时根据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提出了适应特征值作为适应值的评价标准,并合理地应用于负载均衡调█度系统中。本文搭建网络环境模拟大并发测试,实验数据与分析表明,本方案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仅为2ms,同时错误率趋近于0,相比改进前服务器更均衡地利用,系统性能更稳定。
                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DSP调试平台设计
                薛志远, 朱浩, 张铁军, 王东辉, 侯朝焕
                2013, 30(12): 57-60.
                摘要:
                给出了一种基于串口的DSP调试平台设计方法。通过该方法,DSP调试平台实现了对应用程序的加载、上传、执行与校验。同时,通过对SuperV处理器中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调试平台与模拟器完成协同调试。
                基于曲波变换与整体变分的图像去噪算法
                周志立, 万登泸
                2013, 30(12): 61-63,68.
                摘要:
                结合曲波变换与TV两种去噪模型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曲波变换与TV模型的去噪方法,用曲波变换的高频系数来检测图像边缘,引入边缘检测函数来引导TV模型的扩散,新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去噪能力,同时图像的边缘信息得到很好的保护。采用峰值信噪比对去噪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曲波变换阈值法及TV模型。
                一种可重构计算平台中的远程比特流安全更新方案
                李磊, 张雪, 陈静, 张志鸿
                2013, 30(12): 64-68.
                摘要:
                针对可重构计算平台的远程比特流更新中如何防止信息被篡改和重放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可重构计算平台中的远程比特流安全更新方案。该方◆案在远程更新配置端采用部分加密策略加密比特流¤并计算M AC值,通过以太网将信息发往可重构计算平台,经控制单元验证其完整性后,将加密的比特流和M AC值放入安全配置器中,最后FPGA加电并向控制单元请求获取比特流,从而完成远程比特流的安全更新。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更新比特流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并能防止重放攻击。
                基于混沌的位级图像加密算法研究
                吴新华
                2013, 30(12): 69-72.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级图像混沌加密算法。首先将平文图像划分为8幅位级图像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利用Chen's混沌系统生成混沌序列,进行位级图像置乱,然后利用Logistic混沌序列进行图像像素扩散,最后进行测试仿真和性能分析,并与其他图像加密算法々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于非降采样Contourlet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张威, 陈微
                2013, 30(12): 73-76.
                摘要:
                为了实现单帧图像边缘纹理保持的超分辨率重建,提出一种基于非降采样Contourlet(NSCT)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算法。对原始低分辨率图像进行NSCT变换后,采用基于边缘方向的插值方法把高频子带图像放大至目标分辨率,计算各方向子带的噪声判别阈值,对系数进行增√强处理,得新的子带系数图像。对原始低分辨率图像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放大后替代低频子带系数,再经过逆NSCT变换得到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传统的超分辨率方法,此算法边缘平滑、图像结构失真小,噪〓声抑制效果好。
                基于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研究
                白延敏, 吕树红
                2013, 30(12): 77-80,84.
                摘要:
                针对虚拟机层和物理机层之间存在的链式负载关系,建立了双层控制的负载均衡框架,对负载度和相对负载均衡度进行建模,引入了综合权值和迁移概率的计算,提出了任务调度算法和动态迁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了物理机和虚拟机层◥的负载均衡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IEEE802.16 Mesh网基于区分服务的时隙分配机制
                俞浚
                2013, 30(12): 81-84.
                摘要:
                时隙分配是IEEE802.16无线Mesh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时隙分配机制(DSSA).首先调整每一个调度窗口的开始时间∏以优化每次处理的业务数量.然后DSSA为窗口内的实时、非实时业务划分不同的时隙搜索范围,目的是为实时业务预留出一部分时隙以满足其时延要求.最后DSSA周期性的统■计两种业务到达率,根据历史统计值提前对两种业务达到情况■进行预测,依据预测值动态地调整预留时隙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DSSA可以显著提高实时业务的调度效率,同时兼顾了非实时业务的时隙分配需求.
                集成学习法与双分裂Bregman正则化下的图像复原
                杨敬娴, 郭喜庆, 孙鹏飞, 韩文钦, 解官宝
                2013, 30(12): 85-89,96.
                摘要:
                相机在拍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模糊降质过程的影响,其中曝光过程中相机的抖动与散焦是极为常见的图像降质原因。针对自然图像梯度满足重尾分布的特性,利用混合高斯模型进行参数建模,并将模型参数作为先验知识,采用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估计的集成学习法来估计降晰核。接着利用总变分正则化方法,提出了一种双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实现了在Bregman框架下●的图像反卷积。采用本算法对两幅实际拍摄的模糊照片进行图像复原,并通过与目前的复原算法相比证明该算法能更加有效地去除图像模糊。
                一种基于多级并行处理器的高速实时手势识别及指尖轨迹追踪系统
                龙希田, 石匆, 杨杰, 吴南健
                2013, 30(12): 90-96.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并行处理器的实时手势识别及指尖轨迹追踪系统.该系统包含64×64处理单元(PE)阵列,64个简化精简指令】集(RISC)构架的协处理器组,以及一个RISC微处理器.PE阵列实现对原始图像数据的噪声消除、平滑滤波、形态学处理等预处理,协处理器组用于完成对预处理后图像的特征统计、提取,RISC中央处理器则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以及与系统〓外界进行交互的工作.该系统使用 FPGA 实现.由于采用多级并行处理器构架,使系统的运算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并且满足实时手势识别、指尖轨迹追踪的要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覆盖空洞修复算法
                贺学剑, 李强懿, 白舸, 陈家新, 李振东, 郭淑香
                2013, 30(12): 97-99,103.
                摘要:
                针对目标区域中的覆盖空洞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覆盖空⊙洞修复算法,通过计算无线传感器节点周围区域的综合感知概率,使无线传感器节点向感知概率低的区域移动,实现对监测区域的最大覆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合理分布,提高网络覆盖率,减少无线传感器节点移动距离,达到延长网络使用时间的目标卐。
                片上Flash测试@ 接口的设计
                杨阳, 宋明歆, 朱学亮
                2013, 30(12): 100-103.
                摘要:
                提出了一种DSP上嵌入式Flash存储器的测试接口设计。结合对Flash IP 接口分析以及测试的要求,实现了测试接口引脚复用设计和接口逻辑转换的设计,设计在减少∏测试引脚数量的同时准确并完整地实现了对片上Flash的测试,满足了设计的可测试性。通过NCsim仿真验证,设计达到了测试要求,并成功应用于一◇款32位定点DSP芯片中。
                RFID系统下基于组合公钥的密钥管理应用研究
                黄灿, 刘丹, 彭春林
                2013, 30(12): 104-107.
                摘要:
                由于RFID系统的特殊性,传统的々密钥管理方法已不适用。针对RFID系统,从系统初始化、密钥生成、密钥分配和数据安全传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组合公钥算法的密钥管理应用方案。该方案解〓决了低成本的限制下标签存储量小、计算@ 能力弱问题,与RFID系统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相匹配。分析表明,此方案具有存储量小、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较高的特点,为RFID系统的密钥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于DDWS的Chirp波形产生器的电路设计与优化
                文德钢, 林基明, 樊孝明
                2013, 30(12): 108-112,116.
                摘要:
                介绍了基于直接数字波形合成技术(DDWS)的线性⌒调频(Chirp)波形产生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两种采样参考时钟源设计方案,一种是由FPGA提供,另一种是由时钟芯片提供。将不同参考时钟下数模转换器输出Chirp信号的性能作了比■较,通过优化时钟设计来提升了波形产生器的性能。所研制的系统具有信噪比高,结构简单,时钟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基于舆情敏感新信息的发现和搜索方法
                王文, 王树锋, 朱锡芳
                2013, 30(12): 113-11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舆情的敏感新信息搜索方法,通过对一Ψ 定时间、区间内查询文档增长数据的监控,判断哪些信息属于敏感新信息,并利用新信息的多个时间特征,结合传统搜索引擎下根据检索条件得到的检索结果,实现包含新信息数据的敏感新信息排序模型,解决了新信息数据不足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既保证常规信息的相关性又很好地实现了对新信息排序。
                基于云量子进化算法的NoC资源内核测试优化研究
                许川佩, 李素娟
                2013, 30(12): 117-120.
                摘要:
                针对片上网络中资源内核数量↘不断增多,提出了一种基于云量子进化算法优化选取测试端口对资源内核进行并行测试的方法,以降低资源内核测试时间。首先用云模型对量子进化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在片⊙上网络测试功耗限制下确定测试端口对数,利用云量子进化算法优化选取最优端口位置,实现对资源内核的并行测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时间,且网络规模越大效果越好;同时,与量子进化算法相比,云量子进化算法有更好的稳定性。
                基于虚拟力的栅栏↑覆盖中可移动节点调度协议
                曹莹莹, 于建江, 朱立才
                2013, 30(12): 121-124.
                摘要:
                在栅栏方式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存活后期,借助少量具有一定移动能力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期。首先,分析了可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寻找移动替换无线传感器范围的自适应调整协议;然后,建立了→不同状态节点间的虚拟力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移动传感器位置优化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栅栏覆盖移动节点活▂跃调度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覆盖率与网络生存期方面均明显高于传统的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负载没有显著增加。
                拥塞窗口优化调整的TCP控制策略设计
                张龙, 王辉
                2013, 30(12): 125-128,132.
                摘要:
                针对传统TCP协议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拥塞窗口优化调整的 TCP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拥塞避免阶段通过对数增长函数来动态调整拥塞窗口的变化,在发送端连续收到3次重复ACK或timeout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对拥塞窗口进行较为合理的调整。仿真▲实验证明:该控制策略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与传统TCP控制策略相比,吞吐量有所提高,改善了网々络性能。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双频段射频D类功放的设计
                崔剑慧, 张科, 田彤
                2013, 30(12): 129-132.
                摘要:
                基于0.18μm CM OS工艺,设计了一个适用于Ψ物联网系统的双频段(400 M Hz/600 M Hz)射频D类功率放大器.电路采用了一种没有开关的双频段阻抗匹配网络来解决功放多频化的问题,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2 V电源供电,电路在400 M Hz/600 M Hz两个频段上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4 dBm/15.4 dBm,功率增益分别为17.4 dB/16.8 dB,功率附加效率分别为35%/34%.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度AB类跨导放大器
                程序, 郭桂良, 阎跃鹏
                2013, 30(12): 133-136,141.
                摘要:
                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源级负反馈和交叉耦合后失真调谐的可调谐跨导放大器单元(Gm),并采用此Gm单元搭建了3阶Gm-C滤波器来验证此Gm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Gm单元的大信号恒定跨导Vpp范围超过600 mV,在工艺角、电源电压、温度等变化时,滤波器-3 dB截止频率均可调谐到10 M Hz,调谐范围为9~26.4 M Hz,在10 M Hz频点等效︼输入噪声为39 nV,带内IIP3维持在16 dBm以上,功耗电流小于1.7 mA.
                一种基于石墨烯霍尔器件的读出电路设计
                陈铖颖, 蒋见花, 胡晓宇
                2013, 30(12): 137-141.
                摘要:
                为了实现对石墨烯霍尔器件的高精度检测,采用前端放大以及模数转⌒换器技术,设计了一款模拟前端读出电路.该读出电路包括前端放大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件、施密¤特触发器以及10 bit/1 MHz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四大部分.读出电路芯片采用SMIC 0.18μm 1P6M 标准CMOS工艺实现.后仿真结果显示,在电源电压3.3 V,输入信号50 kHz和1 M Hz时钟∮频率下,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1.294 dB,信噪失真比(SNDR)达到59.538 dB,有效精度(ENOB)达到9.59 bit,可检测0.00013T特斯拉的磁场变化,满足石墨烯霍尔器件的检测要求.
                基于多层次并行︼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定标
                马骏, 宋丽君, 徐辉, 赖积保, 余涛
                2013, 30(12): 142-145.
                摘要:
                针对风云三号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定标处理,提出了基于.NET 框架使用多层次并行计算的方式对遥感数据定标处理进行加速的方案.以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所得的遥感数据为测试数据,通过多层次并行计算的方式,进行了可见光近红外通道定标与红外通道定标的快速处理.最后,通▃过与串行实现、IDL实现的定∮标处理作对比,证明了.NET框架下多层次并行计算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所提方案〓具有可行性.
                一种改进双旋转CORDIC算法的反正余弦函数IP设计与实现
                黄宝莹, 常胜, 黄启俊, 王豪
                2013, 30(12): 146-150.
                摘要:
                针对传统CORDIC算法在计算反正余弦函数ω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带有常量校正因子和部分方向预测的改进型双旋转CORDIC算法,采用MATLAB平台实现算法建模及定点仿真,并在FPGA上完成了流水线结构的IP设计.此IP核的速度达到192 M Hz,平均误差小于10-4.结果表明本算法IP比传统CORDIC算法平均误差小,比线性补偿方法速度快,采∞用流水线结构时比双旋转算法资源占用少.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拓扑能量有效成簇增量算法
                崔永锋, 刘伟
                2013, 30(12): 151-155.
                摘要: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降低问题,在自适应分簇路由算法LEACH等路由协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拓扑能量有效成簇增量算法DT ECI,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能量因子进行低复杂度簇头选择,借助部分节点移动的拓扑动态的网络,在数据传输上通过多跳方式进行▲信息路由的选择,以便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相对于传统的LEACH算法,能有效的减少网络节点能量的损耗,在网络生命周期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用于多个MapReduce作业的任务调度算法
                刘涛, 武淑红, 强彦
                2013, 30(12): 156-159.
                摘要:
                提出了一个可用于工作流服务的,包含多个M apReduce作业的调度机制。工作流应用程序具有优先级依赖约束(可以用有向无环图DAG表示)。同时,对于带宽有限的低数据传输成本,数据依赖限制应该在调度系统中。该调度机制能』够提供:调度带有优先级约束的M apReduce任务;在网络上保存〒数据时,通过考虑了数据依赖限制的数据预放置策略来减少传输成本。
                一种用于CMMB的可变增益LNA的设计
                陈郑, 段吉海, 黄胜
                2013, 30(12): 160-163.
                摘要:
                采用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CMMB的可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LNA).LNA工作于2.635~2.66 GHz,采用低增益和高增益两种控制模式,其中高增益为主要工作模式.设计使用cadence软件进行前仿真和后仿真,随后对其进行了流片和封装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增益时,S21为9.25~9.42 dB,NF为1.99~2.26 dB,IIP3为1.25 dB.使用1.2 V电源供电,直流功耗为7.38 mW.低增益时 S21为-5.85 dB到-5.70 dB,N F为7.90 dB到8.99 dB,IIP3为14.19 dB.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的网络流量分析算法
                李超建, 李露璐, 谢妙
                2013, 30(12): 164-166.
                摘要:
                文运用免疫∏遗传算法提出一种入侵检测流量关联规则提取方法,同时运用优∏化后的算法建立的入侵检测的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检测规则的提取,提高了检测器对流量分析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高效地解决入侵检测中流量分析关联规则提取问题,并且其效率优于传统算法。
                基于要素约束的空间隐私保护的实施
                张爱娟, 高井祥
                2013, 30(12): 167-172.
                摘要:
                目前,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地理数据已经成为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为了在满▽足公众对地理数据的共享需求的同时实现对地理数据访问的隐私保护,已经出现了多个空间访问控制模型,但大部分模型没有实现针对地理要素对象的∩细粒度空间对象访问控制,通过为主体引入位置属性,在授权过程中引入语义属性约束和拓扑关系约束实现了基于地物属性的空间访问控制机制。然后提出了语义属性∑ 约束和拓扑关系约束的规则描述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复合拓扑关系约束可以出现的约束组合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说明上述地物对象级的访问控制是可以在有限规则范围内实施的。
                蚁群算法与分形相结合的图像压缩改进算∑法
                娄莉
                2013, 30(12): 173-176.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蚁群算法与分形相结合的图像压缩改进算法,该算法结合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进行原始图像的分割并构造出搜∑索空间,经过定义域块与值域块基于蚁群匹配概率的类内搜索,降低了匹配搜索平均☆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形编码速度,根据不同方向图的纹理特征,采用不同形状的分形预测。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能够大大缩短分形编码的时间,并取得较高的压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