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r id='CCnupU'><strong id='CCnupU'></strong><small id='CCnupU'></small><button id='CCnupU'></button><li id='CCnupU'><noscript id='CCnupU'><big id='CCnupU'></big><dt id='CCnupU'></dt></noscript></li></tr><ol id='CCnupU'><option id='CCnupU'><table id='CCnupU'><blockquote id='CCnupU'><tbody id='CCnupU'></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CCnupU'></u><kbd id='CCnupU'><kbd id='CCnupU'></kbd></kbd>

    <code id='CCnupU'><strong id='CCnupU'></strong></code>

    <fieldset id='CCnupU'></fieldset>
          <span id='CCnupU'></span>

              <ins id='CCnupU'></ins>
              <acronym id='CCnupU'><em id='CCnupU'></em><td id='CCnupU'><div id='CCnupU'></div></td></acronym><address id='CCnupU'><big id='CCnupU'><big id='CCnupU'></big><legend id='CCnupU'></legend></big></address>

              <i id='CCnupU'><div id='CCnupU'><ins id='CCnupU'></ins></div></i>
              <i id='CCnupU'></i>
            1. <dl id='CCnupU'></dl>
              1. <blockquote id='CCnupU'><q id='CCnupU'><noscript id='CCnupU'></noscript><dt id='CCnupU'></dt></q></blockquote><noframes id='CCnupU'><i id='CCnupU'></i>
                • 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 文统计源期刊)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ㄨ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基于随机延时注入的跨时钟域信号验证方法
                梁骏, 唐露, 张明
                2014, 31(2): 1-4.
                摘要:
                为了应╳对现代SOC复杂的时钟结构给跨时钟域信号处理带来的隐患,分析了跨时钟域信号产生的⌒亚稳态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常用的跨时钟域信号的处理方法,针对跨时钟域信号处理难以验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延时注入的卐跨时钟域仿真验证⌒ 方法.通过将亚稳态现象抽象成采样数据在时钟上的随机抖动,使得芯片设计的RTL前仿真在没有时钟树物理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模拟出亚稳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完成SOC芯◣片的跨时钟域信号的功能验证.
                基于萤火虫群的无线传感ω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
                孙斌, 王新勇
                2014, 31(2): 5-8,13.
                摘要: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萤火虫群☆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Node Lo-calization based on Glowworm Swarm,NLGS).该方●法首先结合锚点信息,给出了三维空间下未知节点位置的计算方法和误差优化ξ模型,并利用萤火虫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以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通过利用OPNET进行∑仿真实验,研究了影响该方法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算法,NLGS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一种改进的基于中国余定理QC-LDPC码设计方法Ψ
                徐华
                2014, 31(2): 9-13.
                摘要:
                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 有限域的QC-LDPC码作为分量码,与分组码和截短分组码相比,有效改善了目标QC-LDPC码的性能.首先简〗要描述了QC-LDPC码ξ的基本定义,接着回顾了已有的基于中国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y,CRT)QC-LDPC码设计方法,进一步阐述了采用有限域(finite field)方法设计构造QC-LDPC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基于中国余定理QC-LDPC码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域方法设计的QC-LDPC码性能优良,其Ψ 作为分量码应用于中国余定理的QC-LDPC码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构造的目标QC-LDPC码的性能.
                10Gb/s串行接口发送端电路的设⌒计
                马轩, 王自强
                2014, 31(2): 14-17,22.
                摘要:
                介绍了一个高速◎多通道SerDes发送端系统的设计.设计采用65nm CMOS工艺,单通道数据率★为10Gb/s.数据通道由一个全速率并串转换Mux电路和一个■CML驱动器组▃成:在并串转换电路的高速部分,为了节省功耗和面积,采用TSPC型的锁存器和触发器代替CML型结构;输出驱动器采用CML结构,并加入一个四抽头的前※馈均衡电路以减小数据信号码间串扰的影响;最后为了使信号能够▓无反射地进行传输,设计了】阻抗匹配电路.
                一种基于GPU通用计算的容错方法
                徐丹妮, 贺占庄
                2014, 31(2): 18-22.
                摘要:
                为确保GPU通用计算(GPGPU)程序在CPU-GPU异构平台上运行的ぷ可靠性,设计了一种以软件方法◥实现的容错模型.在分析GPGPU程序运行过程中瞬时故障的产生模式以及错误的传播路径后,对GPGPU程序运行所依赖的CPU端和GPU端分别进行容错设计,并针对GPGPU程序的运行特点,设计能够降低容错运算开销同时提升系统协同工作能力的优化方案,从而在提Ψ高GPGPU程序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容错设『计所带来的额外开销.通过对典型实例的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性能.
                基于SC的◥多核处理器并行仿真机制的研究
                李德明, 全盛程, 叶进
                2014, 31(2): 23-26.
                摘要:
                针对SystemC(SC)原有串行仿真内核无法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处理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本SC的多核处理器并行仿真方案.新方案充分利用多线程操作系统及线程池技术的并↙行处理能力,通过改进SC原有串行内核的线程调度方式,对其底层仿真过程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SC能够更好地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加」速仿真模拟过程.此外,新方案还对【原有SC仿真过程及框架进行了分层处█理,从而△简化了仿真系统内部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及其☉数据传输,缩短了仿真◤系统的建模及处理时间,大幅提高系统的仿真效率.
                宽带跟踪保持放大器失真的分析和计算
                梁海浪, 何进, 陈文新
                2014, 31(2): 27-30.
                摘要:
                基于高频肖特基二极管模型,对宽带桥式跟踪保持放大器的失真进行了Volterra分析和计算.分别导出了三阶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表达式.利用非线性◥电流方法采用计算机程序对弱非线」性跟踪保持放大器失真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其跟用SpectreRF仿真器进行●仿真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也证明,计算机○程序在某些条件下,总体计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种基于加权颜色聚合向量的图像检索方法
                徐朝辉, 樊银亭, 闫奎名, 滕东兴, 杨海燕
                2014, 31(2): 31-34,38.
                摘要:
                以图像颜色聚合向量为基础,并结合图像显著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颜色聚合向量的图像检索方法.首先,提取图像的显著性图,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加权矩阵;然后,对图像进行颜色聚合向量提取,并根据加权矩阵进行加权处理;最后通过计算两幅图像之间的□加权颜色聚合向量↑相似度,进行图像检索.该方法既〒系统兼顾了图像的颜色分布特征和高层视觉特征,又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的检索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基于颜色统计特征的检索精度.
                一种同步BUCK变换器反向限流电路的设计
                黄苏平, 冯全源
                2014, 31(2): 35-38.
                摘要:
                同步BUCK变换器在轻载模式下会出现电感电流倒灌现象@ .若是反向电流过大,将会增加系统的□ 导通损耗,降低◣芯片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反向限流电∩路,该电路利用NMOS开关管的体效应二极□ 管将负载的能量转移给输♂入电源,从而有效地限制了电流的倒灌.该反向限流电路基于0.5μm BCD工艺,在HSPICE上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轻载时与不加反向限流电路的系统相比效率提高了2%.
                高动态GPS12通道半☆定制相关器芯片研制
                胡辉, 方玲, 王会芹, 张涛, 袁超
                2014, 31(2): 39-45.
                摘要:
                相关器是◣高动态GPS接收机的关键组成部分.利用FPGA技术,研制了◣高动态GPS12通道半定制相关器芯片,阐述了相ω关器的总体结构设计以及各模块的详细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重点设计了跟踪通道模※块、时基发生器模块、寄存器组模块和地●址译码模块.各个』模块通过VHDL语言在FPGA中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研制的相关器配合TMS320C6713工作稳定,能够满足接收机速度为12km/s、加速度为10g、加加速度为10g/s的高动态指标.
                ETC车载单元MAC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李跃辉, 景为平, 张威
                2014, 31(2): 46-49,53.
                摘要:
                对DSRC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进行了研究,采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ETC车载单元MAC子层功能,并进行仿真和FPGA验证.最后〓经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MAC控制器功能符合DSRC协议要求,为DSRC专用芯片的国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模GNSS接收机中BCH(15,11,1)并行解码算法
                蔺晓龙, 何文涛, 徐建华, 叶甜春
                2014, 31(2): 50-53.
                摘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1信号使用BCH(15,11,1)编码,其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提供的解码器由反馈移位寄存器组成,需要多个时钟周期解码,且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解码结√构不兼容.为此推导了BCH(15,11,1)的监督矩阵和校↘正子,设计了仅使用组合逻辑构成的解码器.仿真结果表明该解★码器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Ψ 完成解码,实现和操作都更简单,且与GPS、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解码器结构一致,简化了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解码设计.
                静态存储器多比特翻转的概率失效模型
                周婉婷, 叶世旺, 李磊
                2014, 31(2): 54-56,61.
                摘要:
                针对静态存储器出现的多比特翻转,提出了一种软错误失效模型.以“生日重合”理论作为多比特〇失效统计的基础,将常用加固方式纠错码和周期刷新作为分『析条件得到累积错误和非累积错误的概▽率失效模型.前者为▃相同容量存储器的不同字长结构提供了失效概率的数∞值分析,并为实际测试结果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后者量化了刷新周期的选取对于误码率改善程㊣ 度.仿真结果显示90 nm体硅工艺下,累积错误模型与低能量质子测试结果相符合;非累积错误模型分析的刷新周期略高于ぷ实际结果.
                一种用于PLC系统的多码率RS码译码器
                石宇, 黑勇, 乔树山
                2014, 31(2): 57-61.
                摘要: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凭借以电力线为通信介质,成为最具优势的通信方式.针对PLC系统中RS码多码●率的问题,基于RiBM算法和uiBM算法,设计一▼种适合PLC系统的多码率RS码译码器.该译码器复杂度低,资∞源使用量少,易于VLSI实现.该译码器已在♀一款PLC芯片上得到应用.
                PON结构〖航空总线协议芯片仿真验证方法
                肖龙, 宗竹林, 周鹏飞, 杨立
                2014, 31(2): 62-66,71.
                摘要:
                针对基于PON结构的FC_AE航空总线协议芯片的验证需求与功能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RTL级组网功能仿真验证的方法,阐述该方法下仿真验证平台测试用例模块、参考模型模块、结果检测器模块、验证平台整合模块的实现原理,最后,采用该方法搭ζ 建了FC_AE协议芯片的」仿真验证环境,完成该芯片㊣的仿真验证.该方法〓基于多种语言自动化验证平台,可从系统级与芯片级双通道验证芯片功能,有效█的提高了验证效率,缩短了整个设计验证周期,为芯片的成功投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海计算模式下森林火焰识别算法◤的实现
                李悦, 赵涓涓, 强彦
                2014, 31(2): 67-71.
                摘要:
                针对传统森林防火方法中耗能低效的问题,讨论了海计算模式下森林防火的意义,并提出了海计算模式下『森林火焰识别算法的实现.首先根据感知端的特点使用Qt/Embedded设计,再依据森林火焰的特点使用24比◥特加色模型和Sobel算ξ 子实现色彩和区域判定,最后把结果反馈到汇聚节点.该算法能自动对视频捕获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并■能自动反馈结果,在传感端就完成了火情判别.经实验验证,相比传统的森林防火方法,该算法不仅实现了森林火灾的即时检测和识别,同时也实现了高准确率和低耗能.
                基于颜色直方图的快速镜头分割方法
                俞璐, 乔瑞萍, 胡宇平, 赵静
                2014, 31(2): 72-7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帧ㄨ核心区域直方图的快速视频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切变ω检测和渐变检测三个阶段.预处理提出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视频帧核心区域分块,并利用自适应阈值滤除视频中不包含镜头转换的视频序列;切变检测利用直方图距离判定边界位置;渐变检测针对渐变过程颜色直方图的变化规律,提出一种结合直方图熵差和熵差异常点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大幅度降低运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切变和渐变镜头边界的检测〓精度.
                一种∩分布式编码算法在云存储中的应用
                李琳琳, 王庆超, 姚超, 田野
                2014, 31(2): 77-79,84.
                摘要:
                在云存储中为保证数据的完整可靠,必须采用冗余备份的方▓式存储数据.为了更好的发挥存储节点的作用,在分析现有的冗余方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编码算法.在新的冗余方案中编解码操作在各存储节点并行完成,而不需要将整个数据文件集中进行编解码,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系统优势.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速率,提高了数据可用性,改善了系统性能.
                一种基于几何谱减法和听觉掩蔽效◣应的语音增强方法▅
                万义龙, 张天骐, 王志朝, 金静
                2014, 31(2): 80-84.
                摘要:
                针对低信噪比下非平稳噪声环境情况,几何谱减算法产生较大◣的语音畸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听觉掩蔽效应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Ψ 对噪声的实时估计,同时结合听觉掩蔽效应设计一个感知滤波器,对增强后的信号频谱进行滤波以抑制背景噪声,从■而将残留噪声强度控制在掩蔽阈值之下.通过计算PESQ、oSNR、语谱图及时域仿真波形图分析及主观试听表明:改进的几何谱减算法不仅提高了语音信号的信噪比,而且残留噪声和语音畸变较小,提高了语音的╲可懂度.
                基于部分配置信息的错误数据注入攻击
                李勒, 洪爽俊, 张驰
                2014, 31(2): 85-89,93.
                摘要:
                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置矩阵,并提出了基于部分配置信息的的错误数据注入攻击,使得攻击者的第一个攻击需求也是最强的一个攻击需求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弱.最后通过对IEEE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云模型的WSN能量消耗平衡研究
                李文泽
                2014, 31(2): 90-93.
                摘要:
                为了有效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消耗平衡的问题,基于云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刻画算法ECBC(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 based on Cloud theory).该算法首先→结合节点剩余能量和数据有效传输『距离定义了评价指标,并且利用云模型对该评价指标进行※求解.同时,利用OPENT进行仿√真实验∞,深入分析了影响该算法的关键因素,并且对比分析了ECBC与其它算法之间的性能状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故障诊断与硬件演化的一体化设计
                张峻宾, 蔡金燕
                2014, 31(2): 94-97.
                摘要:
                提出将硬件演化技术融入于故障诊断技术之中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硬件演化技术具有的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卐复等优点,避免了进行精确的故障定△位,从而实现故障的→自修复.对基于硬件演化技术实现故障自修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演化字典理论.使故障诊断与硬件演化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现有故障自修复的技术手段.
                基于动态单元的敏捷车间调度实证
                孔令夷
                2014, 31(2): 98-100,105.
                摘要:
                面向敏捷车间的动态单元调度方案设计开发,构建基于多代理系统的敏捷车间动态单元调度框架,建立动态单元调度综合满意度函数,利用协同演化遗传算法求得车间资源重组全局优化解,结合聚类∑ 分析法作出敏捷车间动态单元调度的最满意决策.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Windows x64无签名驱动程序运行方法
                张智, 蔡皖东
                2014, 31(2): 101-105.
                摘要:
                主机监管系统利用过滤驱动程序对系统实现全㊣面监管.随着微软64位操作系统的推出,要求驱动程序经过付费签名后才能正常运行.由种种原因使驱动程序不能被签名时,主机监管系统就不能在WINDOWS 64位操作系统∑上使用.因此无签名驱动程序问题成为在WINDOWS 64位系统开发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会导致程序难移植、影响用户体验.通过对WINDOWS 64位系统数@字签名过程的逆向分析,提出一种︽能一次性关闭系统数字签名验证机制的方法△,从而顺利加载运行未签名驱动程序.
                有线网络PSO-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稳定性分々析
                孙慧玉, 姜文刚
                2014, 31(2): 106-109.
                摘要: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稳定性是实现拥塞控制的基础,针对目前PID-AQM控制器ζ 控制参数大多基于经验、缺乏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粒子群优化PID参数的整定策略,同时运用稳定分析论分析PSO-PID队列管理算法的稳定性.考虑TCP/AQM系统的时◣滞性,将时延系统利用泰勒@展开转化为非时延系统进行稳定性判定.通过NS2仿真,结果表明,PSO-PID算法稳定性明显优于PID算法.
                有限集上构建拓扑的集簇式递推¤算法
                赵婷婷, 甘健侯, 梁立
                2014, 31(2): 110-113.
                摘要:
                为了解决有限集上的拓扑计数问题,对拓扑的结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穷举法中庞大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集簇式递推算法,以n-1元集合的拓扑为基■础,以扩展子集为线索来构建n元集合的拓扑;与传∴统的穷举法相比,大大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减少了计算时间,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一种级联差异支持向量机组合的行人检测@ 算法
                张阳, 刘伟铭, 吴义虎, 余威
                2014, 31(2): 114-117.
                摘要:
                针对现有行人检测算法未考虑正负样本非均衡性及分类器间所需的差异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分类器多样性及正负样本非均衡性的行人检测算法.首先,在分类器中引入代价敏感的思想,通过设置适宜的代价敏感参数值,使分类器更加关注数量较少且更为重要的行人正样本;进而,通过动态调整对分类算法性能影响较大的核函数参数σ的选择,形成一组相互间有↓差异且分类性能适度精确的一组分类√器,并对分类器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对比,剔除相似度高的分类器;最后,将剩余分类器级联组合.实验证明,和经典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有利于提高行人检测精度,且虚警率更低.
                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多媒体播放器的扩展设计
                李向军, 张小菲, 王书阵
                2014, 31(2): 118-121.
                摘要:
                随着音视频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移动终端多媒体播放器的开发、视频会议、数字电视、视频点播软件等.首先深入研究了音频系统和视频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它们的各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通过移植FFmpeg框架对音、视频系统进行了◤扩展,使其能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解析和解码.最后,给出了使用扩展后》的音视频系统开发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方案.
                基于采样窗的非均匀路面图像校正算法
                韩丽娜
                2014, 31(2): 122-124,128.
                摘要:
                针对传→统的灰度校正方法不能有效地校正全局光照不均匀的路面图像,提出基于采样窗的路面图像光照不均匀校正算法.算法根据路面图像相邻像素的相关性以及非均匀成像原理,利用图像的均值和残差计算某点的背景№灰度因子,利用像素点的线性变换方法求出校正后的■图像.仿≡真实验证实,该算法能有效地减少图像的光照不均匀,达到校正图像的目的.
                一种基▅于改进SURF的图≡像配准方法
                尚明姝
                2014, 31(2): 125-128.
                摘要:
                针对经典SURF算法存在特征点冗余、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URF的改进算法,首先使用SURF算法提取⌒特征点,然后建立两级特☆征点筛选机制从初步检测出的特征点中筛选出信息含量高、分布均匀的特征点,减少特征点数量来减轻算法的计算量,提高算法︻整体性能.最后╱采用鲁棒性较好的PRO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计↑算变换矩阵.实验验证了本算法性.
                基于AHB总线协议『的DMA控制器∞设计
                赵强, 陈岚
                2014, 31(2): 129-131,136.
                摘要:
                提出了基于AMBA AHB总线协∑议的DMA控制器设计方法,阐述了AHB总线的特征架构以及DMA数据传送方式,分析了DMA在数据传送应用中的特♂征作用,提出了一种功能较为⌒完备的DMA控制器设〗计方案,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模块设计.最后,描述了验证环境卐的搭建和验证过程,并通过软件验证,完成了DMAC所▼要实现的功能.
                一种抗剪切信息隐藏『算法
                雷芸, 孙泽锐, 王晓云, 俞春强, 张显全
                2014, 31(2): 132-13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方阵的抗剪切信息隐藏算法,通过载体图像隐▓藏容量和秘密信息的大小确定隐藏秘密信息的备份数,根据备份数确定隐藏信息的拉丁方阵模板,对秘密信息进行分组和编号,通♀过拉丁方阵模板按对应的编号,将秘密信息嵌入到载体图像中,实现信息隐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大容量隐藏并且能够抵抗大面『积的剪切攻击,具有较好∑ 的应用价值.
                预想事故安全约束最优潮流问题的并行多中心校正内点算法
                李捷, 王鹏, 杨林峰
                2014, 31(2): 137-141.
                摘要:
                对预想事故∮安全约束最优潮流(expected security cost optimal power flow,ESCOPF)问题模型进行讨论,探讨了内点法求解该问题的修正方程的特︾殊结构,并根据该修正方程结构,结合带权多中心校正内点技术,设计了一个并行多中心校正内点算法.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求解速度,具有良好的⊙加速比和可扩展性.
                一种新型平均电流模式单周期PFC电ㄨ流环补偿方案
                刘振智, 李俨, 张国俊
                2014, 31(2): 142-145.
                摘要:
                针对平均电流模式》单周期PFC(功率因数校@正器)电流环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ξ 基于高跨导OTA的电流环补偿方案.该方案可在保证频率特性精度的同时,将传∮统方案中所需高精度外置电阻改为内置电阻,降低了芯片的使♀用成本,提高了集成度.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双输出FPGA基本逻辑单元ぷ结构的布局布线影响研究
                张红敏, 江先阳
                2014, 31(2): 146-152.
                摘要:
                FPGA基本逻辑单元◥结构对其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采①用实验的方法,基@于三种不同的FPGA内基本逻辑单元(BLE)结构,分别对一系列的基准电路◣进行装箱和布局布线,研究了不同BLE结构对FPGA布局布线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不同BL E结构对布局质量◥,布局、布线延时和面积有较大的影响,BLE_C结构在布局、布线延时和面积上有较好的优化效果.实验结果对FPGA的结构设计以♀及相应EDA工具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鱼骨型时钟结构的快速实现方法
                陈菲菲, 王振宇, 严伟
                2014, 31(2): 153-156.
                摘要:
                针对CTS和∩传统鱼骨时钟结构(Fishbone)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结合两种方式优点的改进型鱼骨型时钟结构.针▓对传统鱼骨型时钟结构需要较多时间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实现的方法.在相同的设计条件下,通过该实现方法与CTS和【传统鱼骨型时钟结构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型鱼骨结构比CTS减少了50%左右的时钟延↑迟和20%时钟偏差;比传统鱼骨型时钟结构节省了60%以上的实现时间.
                带扩展接口的∴超高频╲6C标签设计
                崔燕, 张春, 赵西金, 陈虹
                2014, 31(2): 157-160.
                摘要:
                对6C标签进行SPI接口的◣扩展设计,实现微控制器对无源标》签的有线配置和外设对存储器的无线读写功能,极大地扩展了6C标签的∩应用场景.详细介绍标签通过S PI接①口分别与微控制器和外部存储器两种交互模式下的工作流程以及数字基带处理器的具体设计.该标签可携带外部存储器,实现大容量数据存储功能.按照定义的█功能,完成了数字基带处理器的※RTL设计并≡采用华虹NEC13工艺进〖行后端设计,最终面积仅为515μm×380μm.
                超低电压正交压控振荡器设》计
                李静, 刘辉华
                2014, 31(2): 161-164.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低压正交压控振荡器(QVCO)结构,该结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低压压控振荡器经过背栅耦合方式实现.背栅耦合方式使压控振荡器实现正交的输出时钟并且降低了功耗和输出相位噪声.该设计▆中的QV-CO电路采用中№芯国际0.13μm 1P8M标准CM OS工艺,可以工作在0.35 V的电源电压下,总的功耗为1.75mW,输出时钟频率为5.34 GHz,偏离主频1 M Hz处的相位︻噪声为-110.5 dBc/Hz,对应该相位噪声的FOM (Figure-Of-Merit)为-182.62dBc/Hz,频率调⌒ 谐范围为4.92~5.34 GHz.该QVCO可以在更低的电源电压下实现低的相位噪声,且拥有◇较高的FOM值.
                一种基于动态调频的有▅源RFID低功耗标签设计
                胡翔, 刘丹, 李建红, 叶翔
                2014, 31(2): 165-167,172.
                摘要:
                针对2.4 GHz有源RFID标签↓的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调频(DFM)的低功耗设计方法.标签采用NXP的LPC1758 MCU和TI的CC2520射频芯片,通过改变CPU时钟源、配置PLL值、CPU时钟分频器值来控制CPU频率.根据代◆码片段运行的特征,自适应地〗调整☆CPU时钟频率.实验表明,对比标签CPU动态倍▲频前后,实现了标签待机∏功耗减半.
                一种用于隐私保护关︻联规则挖掘的平均信息分布聚ξ类混合算法
                刘伟, 崔永锋, 周丁丁
                2014, 31(2): 168-172.
                摘要:
                针对现有的↑隐私保护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无法▽满足效率与精度之间较好折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平均信息分布聚类混合算法AIDCH(The average information distributed clustering hybrid algorithm).算法建立了关联规则向量,在其中用到了信息论方面的内容.计算信息源各个特征的次数积累关联,提取一种潜在╳的明显特征,以邻域潜◆在的特征作为聚类对象进行聚类,引入数据挖掘关联本体概念,在非单调□ 性约束的条件下进行挖掘,克服由隐私保护带来的关联空间数据弱化的弊端●.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精度和效率之间较好的折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